What is barcode
條碼是一種可以用來儲存資料的符號,光學掃描器能讀取條碼所儲存的資料。條碼不能儲存太多資料,通常只會儲存一條字串,即印在條碼下方的字。這字串會作為一條key,再要配合數據庫一起使用。
條碼的外觀是多條粗幼不同的豎條。
因條碼是由一組豎條組成,所以名稱為 bar code。漢譯為「條碼」或「條形碼」。
因為使用條碼的成本極低,出錯率亦極低。所以條碼已被廣泛在不同地方。
條碼中的黑條和白條有都作用,黑條稱為條(bar),白條稱為空(space)。
黑色會吸收光,而白色會反射光。利用這種物理特性,當激光掃過條碼後,會反射出一組資料。光學掃描器計算這些反差,就能得出條碼上的資料。
條碼可以用光學掃描器(optical scanner)來讀取所儲存的資訊。這種光學掃描器稱作條碼掃描器( Barcode Scanner)。其原理是利用黑色吸光,白色反光的物理特性。當掃描器掃過條碼時,就會反應出一組光反應資料,掃描器內的微處理器會把這些資料解讀成數碼訊息。
條碼的最大好處是「快速」和「精確」,以條碼掃描器讀取條碼來輸入電腦,比用人手以鍵盤輸入快足足200倍,而且精確度達99.99%。條碼識別技術發展了三十多年,已經十分是是一種可靠,精確,快速,低成本及廣泛應用的技術,所以條碼已經被大量採用。
條碼通常用以對物品進行標識,這物品可以是一件商品,如一瓶果汁,或一箱啤酒。商品上都有一個代表此商品的條碼。除了單一商品,也可以是一個物流單元,例如是一板貨,或一個貨櫃的貨。所謂對物件標識,是指首先給某一物品分配一個代碼,然後以條碼把這號碼標示出來,並貼在物品上,以供條碼掃描器讀取。
條碼中的「碼」,通常是由使用者自行編碼,例如商品生產商可對商品的條碼自行編碼以供零售店。編號必須具備鑒別功能,即是不能重覆使用,一個編號只能代表一款商品。
當每件商品都有條碼,就可以確認地記錄商品流向的資料。
條碼應用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在1940年代已有美國人研究條碼自動識別技術。到了1970年代,在歐洲和北美洲開始有實際的應用。
1940 年代美國人 N.J.Woodland,發明了一種類似現代條碼的技術,以是多個圓環重叠來記錄資料,並登記了專利。
1960 年代,北美洲鐵路使用條碼識別。美國的超巿開始使用條碼。歐洲比利時郵政局開始使用條碼分信。
1970 年代,美國的條碼編碼組織「統一代碼委員會」 Uniform Code Council (UCC) 在美國成立,UCC 與IBM 一起發展出UPC 條碼 (Universal Product Code)。自此,北美的超巿開始使用UPC條碼,很快便成為了零售條碼的標準。美國郵政局使用條碼來分信。歐洲圖書館採用條碼來記錄書籍。發明了庫德巴條碼,ITF條碼,Code 39條碼和UPC條碼(Universal Product Code)。歐洲零售開始使用 European Article Number 條碼 (EAN)
1974年,美國Intermec 公司為美軍研製出 Code 39 條碼。直到現在 Code 39 仍然是美軍使用中的條碼。
1976年,歐洲人在美國的 UPC 條碼基礎上發展出 EAN 條碼,並廣泛在零售店內使用。EAN 短時間內在歐洲流行,並擴展都會世界,在世界的普及程度比UPC 還高。
1980 年代 發明了 Code 128 條碼。國際物品編碼協會成立。發明了手提式條碼掃描器。香港,台灣,中國和日本都引入了 EAN 條統系統,直到現在還是在使用中。中國內地成立了中國物品編碼中心。
1990 年代 互聯網發展,使條碼應用更為廣泛。
2000 年代 二維條碼,如QR Code 開始應用。發明了 RFID。
2010 年代 智能手機普及,二維碼 QR Code 開始大量應用。經過多年發展,現在約有二百多種條碼,常用的有 EAN、UPC、Code 128、Code 39及ITF等。
URL: what-is-barcode
title: 什麼是條碼? What is barcode?
keywords: 條碼, Barcode
description: 解釋什麼是條碼, 其結構和運作原理